首页 / 百科

水果并非多多益善,过食危害致病大

2023-10-16 11:35:00

水果并非多多益善,过食危害致病大
宋丹丹以前演的小品《超生游击队》,抱怨自己的孩子只能吃大葱,没人家每天吃水果的孩子长得水灵……似乎蔬菜的营养不如水果。事实上,从整体上讲,水果的营养低于蔬菜,水果和蔬菜虽然都含有维生素C和矿物质,但在含量上有一定的差别,水果中只有鲜枣、山楂和柑橘、猕猴桃等含维生素C较丰富,其他水果所含的维生素C和矿物质都比不上蔬菜。
水果和蔬菜的营养结构不同
蔬菜中不仅膳食纤维的含量远远高于水果,而且它所含有的是不可溶性纤维,具有促进肠道蠕动、清除肠道内积蓄的有毒物质等作用,能有效地防治便秘、痔疮,肠癌,这是吃水果无法达到的功效。水果中所含有的,主要是可溶性纤维———果胶,它不易被吸收,也会让胃的排空速度减慢。
蔬菜的热量普遍比水果低
蔬菜的热量普遍比水果低,即便你蔬菜吃得再多,一般也不会导致热量过多,但是粮食、肉类就绝对不可以了,包括水果,因为大多数蔬菜所含的糖类是淀粉类多糖,需要经过人体消化道内各种酶水解成单糖后,才能慢慢地被吸收,因此不会引起人体内血糖浓度的大幅度波动。而水果中所含的糖类主要是单糖(果糖、葡萄糖)和双糖(蔗糖),它们进入人体后,只需稍加消化,即可溶入血液。因此,短时间内大量吃水果会使血糖浓度很快升高,不利于身体健康。这些单糖、双糖进入人体肝脏后,还很容易转变成脂肪。
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提倡,每天应以400克—500克的新鲜蔬菜为主,再适当地吃100克—200克水果,由此看来,水果并不是多多益善的
1.苹果:果汁可止泻,空腹吃可治便秘,饭后吃能助消化。但是苹果富含糖类和钾盐,摄入过多不利于心、肾保健,患有冠心病、心肌梗死、肾炎、糖尿病者,切忌多食。
2.梨:具有止咳、化痰和清燥等作用,对治咳喘、风热、咽炎等有良效。因性寒,脾胃虚寒、口吐清涎、大便溏泄者应慎食;又因含糖量高,过食会使血糖升高,故糖尿病者少食。
3.柑橘:内含大量胡萝卜素,入血后转化为维生素A,积蓄在体内,使皮肤泛黄,即导致“胡萝卜血症”,俗称“橘黄症”,继而出现恶心、呕吐、食欲不振、全身乏力等综合症状。患“橘黄症”后,应适量多食植物油,并多喝水,以加速其溶解、转化和排泄。
4.柿子: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、C和鞣酸,营养丰富,有降压止血、清热滑肠、润肺生津等功效。但内含大量柿胶酚和果胶,与胃酸相遇会凝集成纤维性团块,即“胃柿石”,导致胃脘疼痛、消化不良;又因果胶有收敛作用,故便秘者忌食;不宜空腹服用,更不宜与螃蟹、山芋等同食,否则更易产生胃柿石。
5.石榴:含大量果糖和多种维生素、矿物质,味甘性温,为湿热类水果。石榴对痢疾、脱肛和咽炎等有疗效,但体虚阴虚燥热者慎食;泻痢初起、有湿热者也不宜吃鲜果,即使常人也不宜多食,多食伤齿,且使人厌食。
6.菱角、荸荠:许多人吃生菱角用嘴啃皮、吃生荸荠不削皮,而不经消毒杀菌,很易感染上姜片虫病。姜片虫虫体肥厚,在显微镜下观察极似切下的姜片,入人体后寄生于小肠内,导致营养不良、消瘦和贫血等,对小儿危害更大。再则两者性寒滑,常人也不宜多食;脾胃虚寒、便溏腹泻、肾阳不足者均不宜服用。

7.板栗:含淀粉、蛋白质、粗纤维和多种维生素,味甘性温,甜糯爽口,有“千果之王”和“木本粮食”的美誉。板栗有益气补肾、健脾补肝、调理肠胃之功效。中医称其为“肾果”,尤适肾病者食用。但板栗坚实,生食难于消化,熟食易滞气积食,一次不宜多食;有安肠止泻作用,便秘者忌食,否则加重症状。

水果维生素蔬菜人体单糖

最新内容

相关内容

猜你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