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/ 百科

绿茶是怎么分级别的如何判别

2023-10-16 12:40:00

绿茶是怎么分级别的如何判别

绿茶具体等级等级从高到低: 特级、一等、二等、三等 、一直到十等。

其中,特等到三等属于高档茶,可以用于送礼和个人品尝;四等到七等属于中档茶,一般用于家庭平日饮用,比较好的茶馆、餐厅、酒店用于招待;八等往下就是属于普通餐馆、招待所、茶棚单取茶味,单纯用于解渴解暑的大壶茶。但是九等到十等因为太次,一般不再生产,或者不再标明等级。

高档茶中,出于需要还会再加以细分,如“特级AAA”、“一等A级”、“三等AAA”,在大等级的前提下进行划分,“A”越多,质量越好,三个“A”是极限。由于杭州市产高档茶,市内对绿茶多加了一个等级——精品,排于特级之前。另外,如果是按照采摘时间来区分,明前与雨前茶是高档茶,之后采摘的就是普通茶(夏季的茶叶最差)。

需要注意的是,很多情况下,茶叶不一定会标示等级,一般只有包装稍讲究的罐装、袋装、纸盒装会标有,这些茶的质量是可以保证的,但并不说明包装简陋粗糙的茶不能买到好茶。所以,如果是喜欢尝试不同品牌或者不同种类茶的茶人,通常还要再进行判断。尤其是在茶店购买散装茶的时候,需要亲自品尝,而这才是最靠得住的判断。这种情况下,就需要了解绿茶划分等级的依据。

等级划分依据

茶的品评,在判断的时候很大程度地讲究经验。虽然国家对茶叶的等级划分做了十分详细的划分标准,但这恰恰说明了划分的“经验性”,所谓的“爽”、“醇”、“甘”、“涩”等等划分标准,其实还是个人感觉和经验。所以,对于茶的选择,其实只要自己喜欢喝就是好茶。有许多人喜欢绿茶的微涩味,因为回甘明显,茶味较浓,也比较解暑。对于这样的喜好,他在选择茶的时候就会偏向中档茶,所以这并不说明等级越次茶越“不好”,而应该是等级越低,做工越粗放。

一般情况下的绿茶划分标准是这样的:绿茶是讲究“细致”的茶类,因此越细、越香、汤越清亮、越甘的就越是高档茶。国家的各种严格的划分标准我们就不去看了,用我们一般人好理解的方式来看,一般高档茶都有这样的特点:

1.茶叶细小。单叶为多,一般稍微粗一点的也只是一芽一叶,一芽两叶的程度。要注意,也有人将粗茶叶绞碎后再进行茶叶加工,冒充细嫩茶叶(因为完成杀青后,外观看不出来,只觉得茶叶细小),因此需要查看泡开后茶叶的情况。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经验的茶人在购买时一定请服务员泡一杯的缘故,一是为了品尝,等级不一定靠得住,一则是为了看叶底。

2.不耐泡。由于茶叶细致,才长出来,所以味道不重,需要多放茶叶,并且两三泡就是极限了。

3.气味高。香气越是馥郁,越是好茶,因为绿茶是讲究“高香”的茶。

4.汤色清亮。细嫩茶叶做出来的茶,还没能长成正常的茶叶,叶绿素不多,所以汤色清。至于“亮”,是因为以细致茶芽来做茶,材料好,更要精心制作。这样一来就会精心去掉杂质,注意环境干净不去污染茶叶,留给老师傅或者专门的机器细心制茶,汤色自然干净透亮。

5.颜色嫩绿。茶叶的颜色一定程度显示了采摘的时间。我们观察自然界的花草可以发现,叶子刚长出来的时候是偏黄色的,然后是青绿色,再后来到夏天的时候颜色越来越绿,秋季开始变枯黄。这提示了我们,在买茶的时候要购买细嫩的茶,就要往“嫩”的方向找,高档的绿茶,颜色不是绿的,越绿表示时间越靠后,越嫩黄越是细茶。

6.口味甘。细嫩的茶叶才刚刚冒头就被采摘下来制茶,没能进一步长成普通叶子,所以茶味淡,需要多放茶叶。但也因此不像普通茶叶一样涩,这就突出了细嫩茶的“甘”,这种似有似无的甜味正是我们品茶的重点。

从以上的判断方式来看,好茶是颜色嫩、味清香、汤色清、叶子细、回味甘。反过来,我们就知道再降一等的绿茶的情况,应该是颜色绿、茶味浓、汤色绿、味微涩。这两种情况各有特色,可以都试着品尝一下,寻找自己喜欢的绿茶等级。但如果颜色浓绿、汤色浑浊、味苦涩,那就脱离了绿茶的审美标准,应该抛弃。

注意:以上各项都符合的无疑是好茶,但也有某几项不符合的好茶,在判断的时候需要我们综合考虑。比如,碧螺春也是我们熟知的绿茶代表,但它所采用的茶叶就比龙井或者毛尖要粗,这是为了能在炒青时卷曲成团,用过于短小的细叶就不能团成“螺”的形状。我们不能说碧螺春就比龙井或者毛尖低档。

再如,绿岩茶由于是野生树种,岩茶追求的是“岩韵”,所以虽然制法是依照绿茶来加工,但它的颜色就不是嫩黄而是墨绿色,叶子偏大而且沉重(不像别的绿茶轻飘飘的感觉),香味低沉,泡茶用的水温也要参照青茶或者黑茶。

绿茶等级茶叶我们标准

最新内容

相关内容

猜你喜欢